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04-26

    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挂靠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该流动站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加工工程、软物质与功能材料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包括教育部高性能陶瓷纤维重点实验室及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3个部、省、市科研平台及多个产学研孵化基地。

流动站现有博士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3人,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等重要专家15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材料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全球排名前1%。

在高性能陶瓷纤维材料技术与工程、材料设计与低维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先后承担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2008至今,到位科研经费近3个亿;SCI收录论文80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140多篇;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13项。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密切的学术交流,举办了多场高端学术论坛。材料学院正紧跟国际研究前沿,努力提升各个学科的学术水平。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进站共襄科学研究之盛举。

二、研究方向与主要合作导师

1、材料学

陶瓷纤维,材料设计与金属功能材料,太阳能级多晶硅冶金提纯新技术,生物医用材料与仿生材料,光子晶体,相图、相变与新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与元器件,低维功能材料,先进存储材料,精细陶瓷。

2、材料物理与化学

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材料微结构及计算模拟,Si合金的分凝行为及凝固技术,新型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及性能,磁性材料,发光材料,计算材料学,功能薄膜材料,材料电化学与表面工程。

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材料,药物控缓释系统,功能聚合物凝胶材料以及防火阻燃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

4、材料加工工程

新型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与设计,功能陶瓷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工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成型与加工,材料表面与界面技术。

5、软物质与功能材料

软物质与高分子功能材料,软物质物理,纳米生物材料,生物仿生,生物光电子材料。

主要博士生导师:戴李宗、刘向阳、熊兆贤、刘兴军、陈立富、程璇、彭栋梁、王翠萍、宓锦校、罗学涛、周忠华、宋光铃、任磊、解荣军、葛东涛、李磊翁建、余煜玺、王鸣生。

三、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刘兴军

电话:0592-2187888  Email: lxj@xmu.edu.cn

博士后工作联系人:刘晋佩

电话:0592-2189101  Email:liujinpei@xmu.edu.cn

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邮编:361005网址:http://cm.xmu.edu.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