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厦门大学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该站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经济史)、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台湾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心、美国史研究所等重要科研平台,由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历史研究所、台湾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组成。
厦门大学的历史学教育具有悠久的学科传统,早在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之初就设有史学科。著名学者顾颉刚、郑天挺、张星烺、陈万里、戴密微、艾锷风、林惠祥、叶国庆、郑德坤、谷霁光、傅衣凌、韩振华、陈碧笙、韩国磐等曾在此任教。近年来,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老中青结合、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术梯队,师资力量雄厚。其中1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海洋史、中国海关史、台湾史、闽台区域研究、环境史、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民间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等专业期刊,学术特色显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学术知名度与影响力。
近年来,该学科发扬传统的研究优势,打破学科壁垒,跟踪学术前沿,以社会与经济、全球与本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为基本理论视野,通过多学科交叉,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建站以来,已招收近30名博士后,出站人员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与海外学术界的联系较为密切,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在读的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台研究生达30多名。
中国史流动站合作导师信息
导师 | 研究方向 |
杨国桢 | 古代史、海洋史、经济史 |
陈支平 | 古代史、经济史、闽台区域研究 |
郑振满 | 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民间文献学 |
陈小冲 | 台湾史、闽台区域研究 |
王日根 | 明清史、海洋史、社会史 |
鲁西奇 | 历史地理、古代史 |
钞晓鸿 | 明清史、环境史 |
刘永华 | 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 |
张侃 | 近现代史、经济史 |
林枫 | 明清史、经济史 |
徐雅芬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党史党建 |
周雪香 | 闽台区域史、客家历史与文化 |
孙亚夫 | 台湾历史、两岸关系史、台湾涉外关系史 |
庞虎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流动站负责人:王日根 电话:0592-2186919 E-mail:rgwang@xmu.edu.cn
流动站工作联系人:陈淑艳 电话:0592-2186377 E-mail:history@xmu.edu.cn